夏兵

发布者:张萌发布时间:2025-05-05浏览次数:208

工作经历:

2003-2006年  南京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习;

2007-2009年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纳米药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至今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经历:    

本人已在生物纳米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并建立了纳米细胞工程实验室(Nano-Cell Engineering LabNCEL。近年来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具体如下:

1白蛋白纳米载体:线粒体对细胞具有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是其治疗的重要靶点。因此,通过修饰多种线粒体营养配体,构建了多功能纳米平台用于癌症治疗,以触发线粒体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在此基础上,通过破坏线粒体DNA、增加活性氧、干扰呼吸链和氧化还原平衡等策略,这里我们综述了基于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的癌症治疗方法。Front. Bioeng. Biotech., 2021, 9: 720508(中科院二区,IF 6.0。另外,我们利用BSA模板原位合成CuS纳米颗粒,再修饰线粒体靶向配体罗丹明110,构筑了Rh-BSA@CuS纳米复合物。并在后续肿瘤细胞治疗中发现,Rh-BSA@CuS纳米载体可以显著提高其光热疗效。这部分工作已发表在Part. Part. Syst. Char. 2021, 38: 202100013并申请发明专利一项(“一种线粒体靶向牛血清白蛋白@硫化铜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CN202011038494.4,中国)。同时进一步发现该载药体系通过化学/光热组合治疗,可以有效逆转肿瘤细胞的多重耐药性,这部分工作已投J Drug Deliv. Sci. Tec., 2022, 77: 103869。从“牛奶可以缓解重金属中毒”中获取灵感,我们发现痕量Mn2+BSA形成Mn@BSA纳米复合物后,不仅显著降低Mn2+的免疫毒性,还可以TLR4信号通路,启动下游NF-κBAP-1IRF7等转录因子,进而刺激IFN-bIL-6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Mn@BSA还可以通过GSH还原组装成Mn@BSA NWs。相比于Mn@BSAMn@BSA NWs通过的吞噬作用,进一步放大和延长其免疫刺激效应,这部分工作发表在Adv. Mater. 2024, 36: 10979(中科院一区,IF 32.0,并已申请发明专利(“一种锰金属白蛋白TLR激动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23109699113,中国)。

2)细胞膜包覆仿生纳米载体:由于PSiNPs自身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功能,且可通过改变形状尺寸、表面电荷、亲疏水性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控,所以PSiNPs基肿瘤纳米疫苗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肿瘤细胞膜包覆到PSiNPs@Au纳米复合物表面,制备了光热型CCM@(PSiNPs@Au) 仿生纳米疫苗。目前整体实验已完成,相关论文和专利正在准备中,其中部分结果表明:该疫苗在没有其他免疫治疗辅助的情况下,可以高效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完全抑制肿瘤生长。另外通过联合光热治疗和CTLA-4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该疫苗不仅可以直接促进近端位肿瘤的消退,还可以预防远端位肿瘤的发生。以上结果预示了该类疫苗在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部分工作已发表在Adv. Mater., 2022, 34: 2108012(中科院一区,IF 32.0

3硅基纳米载体:我们发现PSiNPs纳米颗粒可以向固有免疫细胞(例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高效递送抗原、质粒、小干扰RNA、细胞膜等外源软物质。为此,我们进一步利用其作为载体,递送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BSA蛋白分子进入巨噬细胞。结果显示,当BSA分子进入细胞内部,可以特异性的聚集在线粒体内,并进一步干扰其呼吸链,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随着这些自由基扩散到细胞内,可以有效激活NF-κBIRF5AP-1等促炎极化通路,进一步刺激细胞释放TNF-αIL-23NO等促炎因子。这些有关固有免疫调控的基础研究,将会对感染炎症、癌症等疾病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帮助,目前这部分工作已投到ACS Nano, 2022, 17: 1036(中科院一区,IF 18.0PSiNPs纳米载体递送Mn@BSA时,细胞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CME)摄取Mn@BSA,而不是常规的吞噬途径。CME途径有助于细胞表面的TLR4转入内涵体,进而显著放大Toll样受体相关性干扰素激活因子(TRIF)依赖的下游信号表达。相对于炎症相关的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的信号通路,TLR4-TRIF信号通路更有利于激活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以及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或发生癌变等异常细胞。目前这部分工作在Adv. Funct. Mater., 2025, 修改中(中科院一区,IF 18.5

4)病毒样DNA纳米结构我们发现‘X’堆积三维DNA纳米结构具有类似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特性,初步结果已显示其在基因编辑、免疫激活、以及靶标蛋白降解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正在进行中。


欢迎具有化学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研究背景的同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