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理学院在9A406召开新学期数学竞赛指导教师工作会,旨在以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备赛与组织工作为重要抓手,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赋能大学生考研数学应考能力,助力学院学科竞赛品牌建设与全校升学率提升工程。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朱敏主持,全体竞赛指导教师参会。
朱敏总结了上学期数学竞赛的基础培训工作与暑期集训情况,指出当前竞赛报名组织存在覆盖不全面、流程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冲刺备赛阶段也面临学生针对性辅导不足、训练强度待加强等挑战,相关工作亟待深化推进。她强调,数学竞赛不仅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水平,更是有效赋能学生考研数学应变能力的关键途径,是助力学校 “提升升学率” 的有力抓手,鼓励全体指导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培训观念,打破 “重形式、轻实效” 的思维定式,积极开拓竞赛培训工作思路,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举措投入到培训与备赛中。
应用数学系副主任陈磊从三个方面对竞赛筹备工作进行了系统汇报。在赛事政策层面,他深入解读了近年来国家级、省级数学竞赛的命题趋势、报名要求及评奖标准,并分析了我校参赛的优势与薄弱环节,指出竞赛参与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增强考研数学应试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报名组织层面,他梳理了各学院、校区和年级的当前报名进展,强调扩大参与面是发挥竞赛育人功能的基础。在赛前重点工作层面,他详细阐述了下一步推进思路与具体措施:通过设立新生赛前培训模块,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启蒙竞赛思维,为其后续学习和考研备考奠定扎实基础;构建培训内容标准化体系,统一各阶段教材、课件与考核标准,提升培训系统性与实效性,切实助力学生数学能力进阶与考研实战水平提升;试行“投入导向”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指导积极性;同时组织指导教师技能研讨,完善培训流程与责任分工,确保备赛工作高效推进、形成闭环。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培训内容优化积极建言。有教师建议在标准化培训中融入近五年竞赛真题解析与高频考点归纳,增强内容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并建立阶段性的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使培训更贴近学生能力成长与考研实战需求。另有教师提议建立“学生竞赛档案”,持续跟踪学生培训进度与备赛难点,为实现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考研应变水平。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全力做好2025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各项组织与指导工作,凝心聚力,争创佳绩。
(陈磊/文 陈磊/图 彭红军/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