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新材料领域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7月中下旬,理学院“纤引者”社会实践团先后赴江苏常州、浙江嘉兴等地开展“创新赋能产业,青春书写担当”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充分调研石墨烯材料技术痛点,创新性提出解决方案,为地方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一、深入生产一线,精准把脉技术难题。
团队先后走访了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星起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新材料企业,实地考察了石墨烯尼龙纤维的全流程生产线。从原料配比、混合工艺到纤维牵伸、成品检测,团队全程跟踪记录,与企业技术骨干展开多轮研讨。通过细致观察与数据分析,团队发现当前生产线存在生产效率有待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如:纤维牵伸环节设备参数调控精度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力学性能未达到最优标准;原材料混合工艺的搅拌时间与力度控制不够精准,影响成品质量稳定性。
团队在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团队在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二、攻克技术难题,创新提出优化方案。
带着实际问题,团队返回学校后立即组建技术攻关小组,依托学校科研平台,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石墨烯材料专项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系统实验和数据分析,团队创新提出了关键技术优化方案。如:纤维牵伸工艺优化,通过精确控制拉伸速度与温度,提高产品的拉伸强度;原材料混合程序优化,提高搅拌均匀性,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团队在实验室进行技术攻关
三、助力产业升级,孕育彰显青年担当。
“把实验室建在车间里,让科研成果写在产线上”的实践模式,生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团队成员表示:“通过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不仅要追求学术高度,更要注重产业价值,我们要自觉肩负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企业技术人员高度评价:“实践团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问题意识,他们的优化方案具有很高的落地价值。”团队科研成果丰硕,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
“创新赋能产业,青春书写担当”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更为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升级路径,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南林青年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未来,理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持续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林智慧和力量。
(陈沁涵、武佳睿/文 韩奥斌、刘敏/图 潘卿/审核)